书经网
标题

心经四种解释

来源:书经网作者:时间:2018-09-05 11:23:39
二百六十字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即是 → 六百万字(六百卷)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的浓缩。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人)(修行)(法)(见性)(解脱)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解说性相)(性相不离)(性相不二)

心经四种解释

心经四种解释

《一解》

二百六十字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即是 → 六百万字(六百卷)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的浓缩。心经诵几遍好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人)(修行)(法)(见性)(解脱)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解说性相)(性相不离)(性相不二)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解说实相)(一切法毕竟空)(空无分别对待)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实无五蕴)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实无十二处)(实无十八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

(实无缘觉十二因缘)(实无声闻四圣谛)

无智亦无得

(实无般若波罗蜜)(实无得一切果位,声闻、缘觉、菩萨、佛)

以无所得故。

(一切法毕竟空)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一切菩萨皆因般若波罗蜜多法)(而究竟解脱)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三世诸佛也皆因般若波罗蜜多法)(证得无上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赞叹般若波罗蜜多法)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上为理入,此为事入。权巧方便而设施此咒。)

《二解》

学佛之人,当修「般若」智慧,方能离苦得乐,解脱自在。这是一部教导行者,离相破妄,悟得真心的经典。

如《金刚经》所言:「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的道理一样。不要只看外在的经文,而要观照内在的心经,才能识得此经之真义。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行者,应时时如实观照身心世界,「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日久行深,必能如菩萨一样,达到自在解脱。

由于工夫下得深,而「照住」得定,以达到「照见」本性,明了五蕴心色二法,幻化不实,皆是空无自性的假相,故《金刚经》所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明白这样的真理,就不再起妄想、执着,故能度脱一切苦厄,而大自在。

舍利子!

行者,莫以为照见五蕴皆空,就掉入断灭空,《金刚经》言:「于法不说断灭相。」此是真空生妙有,妙有不碍此真空。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一切现象作用,不离开本体,因有性空的理体,故能产生缘起的妙有,故六祖言:「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然性空的理体,也藉缘起的妙有,方能显现,故六祖言:「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缘起的现象,当体即空,故六祖言:「一切即一。」空含一切山河大地,心包太虚,故六祖言:「一即一切。」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受想行识」亦因缘所生法,故我说即是空,只是假名「五蕴」。若能明白「色」、「空」的真义,则不落空有二边,即能契入中道实相。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法华经》言:「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故言:「诸法空相。」所以诸法实相之「体」,本无生灭,故六祖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其「相」,本无垢净,故复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其「用」,本无增减,故又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六祖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四大假合,五蕴本空。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而六根、六尘、六识,合起来为十八界,皆是五蕴的延伸,既然五蕴本空,故十八界体性亦空。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二乘人,我执已破,法执尚存。故缘觉乘,不可执所悟之十二因缘,其法本空。

无苦、集、灭、道。

声闻乘,也不可执所悟之四圣谛,其法亦空。

故《金刚经》云:「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二乘人不执,方能超凡入圣,故须菩提云:「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无智亦无得。

菩萨乘,仍不可执所行之六度,不可取所证之佛果。故《金刚经》云:「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菩萨已离诸相,方名菩萨,故复云:「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此「智」,为六度;此「得」,为佛果。菩萨乘,依六度而行,但不可执法相,故《金刚经》云:「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亦不取所证之果,故复云:「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既是如此,佛当初又何必说三乘法呢?《法华经》言:「诸佛出于五浊恶世……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是众生深着五欲,邪见障重,故佛才以方便力,为求声闻者,说四圣谛;求缘觉者,说十二因缘;求菩萨者,说六波罗蜜。

但佛最终的用意为何?《法华经》言:「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此事是什么呢?又言:「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

何谓「佛之知见」?六祖解释:「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别佛。」更劝大众「念念开佛知见,勿开众生知见。」

又如何「开佛知见」?六祖再言:「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因「无所得」,才「有所悟」。《金刚经》云:「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空有无住,方可入佛知见。

悟「诸法空相」的大菩萨,是依般若智慧,而得自在。已无能碍的心,所碍的境,能所双亡,心境皆泯,而究竟解脱之人。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不但菩萨如此,就连三世诸佛,都是依照般若妙法而修成佛果,证得究竟圆满智慧的觉者。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故知般若之法,妙用无穷,故六祖言:「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般若神奇妙用,可转烦恼为菩提;般若大开光明,可化无明为觉悟;般若无上至尊,可为诸佛之师;般若无法可比,无法可喻。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若能依此行深,必可照见五蕴皆空,故能除一切苦厄。如是因,如是果,这是真实不虚之事。

但非每人都有这样的根性,故观自在菩萨慈悲,为末法的众生演说一种「般若波罗蜜多咒」,如能真信去受持,直到一心不乱,亦可得解脱。

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去吧!快去吧!到达解脱的彼岸,不要留恋此五浊恶世。快去彼岸跟清净僧众们在一起修行,到达彼岸就可不退转,故很快都能成佛啊。

《三解》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我们为何不能了解自己的心?为什么时时不能自在?要怎来修行用功,才能亲见身心的真相?若无法明白,则我们永远会被此身、心、世界所影响、所牵制、所束缚,而不能离苦得乐,解脱自在。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生命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原来身体及一切现象,是不能离开空性的;因为有空的作用,所以身体才可以生长活动,言语表情,万物方可欣欣向荣,百花齐放。所以,我们的身体及世界的万有,其本来就是空体所产生的一切现象,连我们心的感受、想法、意志行为、思想观念、意识型态,也都是如此。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不但我们的生命如此,原来宇宙、人生的真相,皆是空的展现:空之性体,本是如此,岂有生灭可灭;空之现象,本来无相,岂有垢净可染;空之作用,圣凡一样,岂有增减可分。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当我们体悟到空的真理时,已经不再被身心所束缚,外面的世界所迷惑,亦不会害怕生老病死,和被烦恼所困扰,一切的痛苦自然止息;也没有什么妄想,认为自己开悟或是得到什么智慧,或有什么境界。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不但我们如此,一切的觉者也因空的平等智慧,而心无丝毫的罣碍及恐怖,因为他们已明白真相,故远离以往所有错误的想法、看法、作法,而获得究竟解脱自在了。不论过去的成就者、现在的成就者、未来的成就者,也因此空的平等智慧,而完成圆满的生命,展现出高尚的情操,以及无私的牺牲及奉献。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因此,空的大智慧,实在不可思议!谁能领悟,则当下除却一切苦难。此智慧人人皆有,等待我们每个人去学习、思惟、实践,只要不放弃,终有悟道的时候。

《四解》

观自在菩萨,

偈颂:修行本自在,用心观其性;识心得见性,自觉当觉他。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偈颂:智者当心行,日久功夫深;心若无所住,其意自清净。

照见五蕴皆空,

偈颂:时时常观照,自见本性空;五蕴皆不实,身心因缘起。

度一切苦厄。

偈颂:若悟本无我,当下度苦厄;无人来解脱,无法能束缚。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偈颂:色身从法身,法身展色身;缘起因性空,性空可缘起。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偈颂:二身原一身,性相本一如;迷人执空有,悟者遣两边。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偈颂:色法且如是,心法亦不离;一假一切假,一真一切真。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偈颂:有为无为法,一切毕竟空;若无自性空,何能生万法。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偈颂:空性无生灭,其相无垢净;在圣亦不增,在凡亦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偈颂:身心本空寂,根尘识亦是;遇缘随照用,善观诸法相。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偈颂:无明本来无,迷人自无明;生死本无生,愚人自生死。

无苦集灭道。

偈颂:无因不得果,无苦不须灭;心若无生灭,常乐自我净。

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偈颂:于相无所住,能生般若智;于果无所得,自证菩提道。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偈颂:菩萨离诸相,常行无住行;心无罣碍故,自在乃解脱。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偈颂:三世十方佛,法界一切众;一念心觉悟,菩提果自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偈颂:般若自性起,真实不虚假;心量不思议,此咒无能比。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偈颂:若依此心经,速能到彼岸;自悟自修行,自证无上道。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锥刺地 以锥刺地

以锥刺地...

以锥餐壶 以锥餐壶

以锥餐壶成语名称以锥餐壶成语拼音yǐ zhuī cān hú成...

以酒解酲 以酒解酲

以酒解酲成语名称以酒解酲成语拼音yǐ jiǔ jiě chéng...

以长攻短 以长攻短

以长攻短成语名称以长攻短成语拼音yǐ cháng gōng duǎ...

以防未然 以防未然

以防未然成语名称以防未然成语拼音yǐ fáng wèi rán成...

最新文章
愚之患,在必自用。 愚之患,在必自用。

愚之患,在必自用。...

愁烦中具潇洒襟怀,满抱皆 愁烦中具潇洒襟怀,满抱皆

愁烦中具潇洒襟怀,满抱皆春风和气;暗昧处见光明...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古诗原...

意少一字则义阙,句长一言 意少一字则义阙,句长一言

意少一字则义阙,句长一言则辞妨...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愁望春归,春到更无绪。 愁望春归,春到更无绪。

愁望春归,春到更无绪。...

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 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

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投笔以卷怀...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古...

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 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

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古诗原文[挑...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