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经网
标题

如何阅藏

来源:书经网作者:时间:2019-10-13 09:05:48
首先把经拿出,恭恭敬敬地看,看得明白的记下来,有的经我看十几递,不是一逼就懂的,不妨一逼看了以后,再看第二遏第三遍,还有不懂的,放下,不要管它,不看。因为你的清净心不够,慧根不足。赶紧念佛,心清净了再看。不懂的不看了,再看其它的,还是要恭敬心看,这是教门下修行。宗门下就不同了,宗门下修行,开悟不开悟,从性上会。你不要逼第六意识,看不懂的,不要死逼你自己脑筋看,假使逼出来一点东西,那也是假的,没有用

首先把经拿出,恭恭敬敬地看,看得明白的记下来,有的经我看十几递,不是一逼就懂的,不妨一逼看了以后,再看第二遏第三遍,还有不懂的,放下,不要管它,不看。因为你的清净心不够,慧根不足。赶紧念佛,心清净了再看。不懂的不看了,再看其它的,还是要恭敬心看,这是教门下修行。宗门下就不同了,宗门下修行,开悟不开悟,从性上会。

你不要逼第六意识,看不懂的,不要死逼你自己脑筋看,假使逼出来一点东西,那也是假的,没有用的,久久熏习,再过一段时间,再把第一部经拿出来看,那又是另一种境界了。有的差下乡就了解了,这样还不见得真会到,要久久熏习,有一种感觉,豁然贯通,马上又失掉了,马上又起疑惑心。这个时候,你会到的对不对?可怜得很,我们现在没有善知识印证,达到这个阶段,宗门下要有人印证,宗门下要请法师印证。这是从清净心。境智发了,没有办法印证,也有个办法,从经上印证,耐心地把它记下来,久久机缘到了,佛菩萨会慈悲,会教你了解的,慢慢的可以确定了,我悟到的程度是确定的。久久用功,继续不断地用功,慢慢地,你可看出别人的著述有对有不对。你们现在看一切人的都对,久久你就可知道,有对有不对;再进一步有深有浅,谁的程度高到什么程度,你知道,久久用功,要靠你的境智,清净心。绝对不可逼你第六意识,逼出来的东西,都是假的,何况你小小的资料,那根本不相关。大家不妨试试看,你要真到这地步,好比车开上高速公路,一点阻碍都没有,拿一部经来,差不多都可以懂。

我告诉你们谛理,那是开门钥匙,你省了很多事,要不然,你自己摸索,不知今生能不能摸索得到?大家不妨试试。这个就怕两种障,所知障、烦恼障。所知障障你的慧,烦恼障它虽然也障慧,大部分障定。两种障从那儿起?从我慢心起,人我执,法执,从这里起的,要放下,大家试试看。

阅读不妨阅读,但,不是看经文就可开智慧,一定要有清净心,才能开智慧。不然,不得智慧,愈看愈糟糕。

什么是清净心呢?清净心是性空,性空怎么会入?须入二谛。所以看经,要依二谛,依二谛看经文,则一切皆是佛说,大家切实注意到。

清净心看经文,才能开智慧。并非多看才开智慧。

大家不要糊涂,若证二谛,在禅宗叫见性,见性就是证二谛。

今天讲看经不可著文字相,一定要求其义理,这样教理具足才能启发智慧。智慧如火,经文如膏,古人说以膏助火,膏就是油,以油助火,才得受用。如果没有火,仅仅是油,不能照物、照东西。有智慧火,则以经文为肋缘,才能照遍十方。

所以大家不要取著文字相。取相,佛呵责为如狗逐块。文字相都是假的,智慧才是真的。仅有文字不能生智慧,必须教理具足。

经上,佛说文字显总持,总持离文字。总持,梵文叫陀罗尼,文字不过是要显示陀罗尼法,可是陀罗尼离文字相。

大家如果能知道这个道理,文字相皆是你的助缘,如果取相称为智障,不取相称为智母。在梵文中智障、智母,都称尔炎。

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于诸文字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心无所住,如此起修,称之为如如文字修。

我讲出来,听也在你,不听也在你。如果听了,保证得受用,要不然,恐怕你白学佛一场。

看经,一定要销归自性。我们离自性太远,故要销归自性。而实无所销,为一真法界。

\

学佛阶段:

一、入名相——凡夫位。

\

二、出名相——(知名相是假名)小乘偏空,离假名。

三、入理(自然出名相)——菩萨位。

四、出理——佛位,得大自在。

可怕在入名相后不出,无药可救。从经中出来,才得道,即:虽洞达三藏十二部经,不受拘束。

看经的目的,是使自己的佛性圆现。经藏如油,可助火而烧。

入名相后,要有求出之心。理者法性,入理者登地菩萨,所以,天天看经,要有求出名相的一天之心。见幻即离,离幻即觉,无所离处,当下圆觉,不必外求。

今天和你们讲,诵经有诵经的因缘,诵经要想解入,有其因缘。清净心为因,广学多闻为缘。

有人误会,他认为广学多闻就行了。不是的!无论世出世间法,皆以清净心体了解。如果没有清净心体,广学多闻没有用。

譬如说,你们校对稿子,就知道了。如果是甚深道理,非要心清净,善思惟,深入以后才能了解;你们校对稿子光读经文,有时候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所以了解在清净心,广学多闻是缘。

清净心是因,好比母体;广学多闻,好比父亲。生小孩子从母体身上生,不从父亲身上生,父亲仅仅是缘就是了。父亲之缘可改换,母体不能改换,

佛法甚深,深到不可思议,最深的——无相法。无相法,你怎么了解?以清净心去会。所谓无住心就是清净心,以无住心契合无相法,才能深入佛法。仅仅玩弄文字,不知道甚深佛法的。

所以以后你们注意到,诵经一定要善思惟——清净心。了解佛法,有深有浅、有正有误,要求他了解得深、了解得正,不可仅仅知道浅的文字相,不可认识错误。

怎么能使它深、使它正呢?这要了解二谛理。合乎二谛的,是正;不合乎二谛的,是误。二谛甚深不可思议,合乎二谛的,深;不合乎二谛的,浅。如果不知道二谛,仅仅在名言相中,无法深入佛法。

佛法有教理行果,或者你们认为名言相,可以了解到教。不是的!教不离理,理不离教,仅仅知道名言相,不知道道理,则不知道佛法。因为教理是体用之别。理无以明,因敦而显;教无以立,因理而立。如果教没有理,不成立;理没有教,众生不知道。教者俗谛,理者真谛,这是二谛。

我们真是大幸,得闻净土法门,净上念佛法门就是行法,直入无为。

所以希望大家以后看经的时候,要注意到清净心。不要说甚深佛法,小孩读书也是一样,心不清净,光看书本没用。大家如果不相信,深深去体会。

清净心是真谛,广学多闻是俗谛。

记住要得总相,入谛理。要得别相,广学多闻。如果光广学多闻,不入谛理称为尔炎,称为智障。入谛理再开发别相智,也称为尔炎,译为智母。

于一切法取相,那尔炎称为智障:不取相,称为智母。

广学多闻要有清净心,好比火车跑千万里,总不离铁轨。(信息来源:摘自《谛理便蒙》)

编辑:明蓝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讹传讹 以讹传讹

以讹传讹成语名称以讹传讹成语拼音yǐ é chuán é成语...

以貍至鼠 以貍至鼠

以貍至鼠...

以身殉国 以身殉国

以身殉国成语名称以身殉国成语拼音yǐ shēng xùn guó...

以身许国 以身许国

以身许国成语名称以身许国成语拼音yǐ shēn xǔ guó成...

最新文章
愚之患,在必自用。 愚之患,在必自用。

愚之患,在必自用。...

愁烦中具潇洒襟怀,满抱皆 愁烦中具潇洒襟怀,满抱皆

愁烦中具潇洒襟怀,满抱皆春风和气;暗昧处见光明...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古诗原...

意少一字则义阙,句长一言 意少一字则义阙,句长一言

意少一字则义阙,句长一言则辞妨...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愁望春归,春到更无绪。 愁望春归,春到更无绪。

愁望春归,春到更无绪。...

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 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

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投笔以卷怀...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古...

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 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

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古诗原文[挑...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