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经网
标题

中国观音

来源:书经网作者:时间:2019-07-28 09:09:04
观世音与阿弥陀佛(Amitabha)有着特殊的关系,不但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而且还有说观世音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应注意的是在印度此菩萨常以男性型出现。因此,其女性形像很显然地为中国独创。观世音在上求下化的菩萨中,据《悲华经》说,他是一生补救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功行几乎圆满,十方诸佛所有功德几乎都具足了。经中有处说:观世音是过去“正法明如来”,那么他是佛而现化菩萨的。他现身在无量

观世音阿弥陀佛(Amitabha)有着特殊的关系,不但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而且还有说观世音阿弥陀佛的化身。应注意的是在印度此菩萨常以男性型出现。因此,其女性形像很显然地为中国独创。

观世音在上求下化的菩萨中,据《悲华经》说,他是一生补救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功行几乎圆满,十方诸佛所有功德几乎都具足了。经中有处说:观世音是过去“正法明如来”,那么他是佛而现化菩萨的。他现身在无量的国土中,以菩萨身,拯救多难的苦恼众生,还表现他无穷的广大悲愿。他是时时准备及无所不在。因我们常遭受危急及痛苦,观音的救助是急需与无止境。隋到中唐后,人们经过两百年安宁的统一生活,新的生活环境,产生新的思想意识,有了新的追求。这样,观音在民间佛教是最为普遍的一位菩萨。“为欣谢他的仁慈努力,他是被描绘为一位相好庄严的印度君主,或是一位慈祥温雅的中国公主”。

那为什么观音菩萨传到中国来出现女性相呢?一些佛教经典在解释这一问题时,称其为中性,即非男亦非女,仍是讳莫如深。至于观音菩萨的性别及其形象,据《曼殊师利经》的叙说是,此菩萨具有定、慧二德,主慧德者,名毗俱胝,作男性;主定德者,名求多罗,作女形。这是佛经对菩萨性别的说明,也就是说,她可以根据需要而现身,或男或女,都是按照实际情况而变化的。

佛教在中国发展的鼎盛时期,是由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正是在这个时期中,中华民族的美的观念、美的艺术和美的理论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种变化是有目共睹的,然而人们却没有把这种变化与佛教的影响联系起来,而这种联系却是实实在在的。随着佛教弘化的逐步深入,崇拜意识与中国民生实际的信仰心理相融合,南北朝时期,观世音造像开始出现女性相。因为,佛教在这段时间有了迅速的发展,其中出现的比丘尼和在家的女居士人数骤增,不少上层妇女也笃信皈依佛教,如北朝就有十七位帝后出家为尼。至唐代,观音女性造像基本确定。可见,佛教传入中国后,观音菩萨很快又成为中国人心目中有求必应的慈悲菩萨。

据了解,在中国民间,观世音菩萨叫“观音娘娘”,台湾话叫“观音妈”,这个称呼,多么可亲、多么温暖,仿佛听见了自己在心底呼唤妈妈的声音。不管如何称呼,如果一个人在对待世界时,有像妈妈对待儿子那样温柔、宽容、慈爱、无怨,充满了光明的期许与伟大的希望,那就是从紫竹石上长出一株美丽无比的紫竹,紫竹林的观世音菩萨就会露出温煦的微笑了。观音菩萨为人们所普遍地信仰与崇拜,不仅出现于庙堂神祠,而且进入到每个家庭的神龛之中,变成为人们早晚礼拜、祈愿、纳福的对象。自唐代开始出现表现观音定德的女像后,经过五代宋时,所见观音的形象渐趋一致,而且又出现了许多的变形的观音像来,如鱼篮观音,寿涯禅师曾作《咏鱼篮观音诗》等,说明为流俗所蔽。

观音与以观音为中心的民间宗教之形成,依靠着佛教信仰与修持的建立。 当调和的趋势(Syncretic trend)既已开始,把观音的造像描绘为鱼篮观音、送子观音、妙善公主或美丽的多罗(Tara)的心理上的要求遂油然而生。女身型观音的举例及其在民间宗教的含义。鱼篮观音——此像亦被称为马郎妇观音,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故事。据说于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菩萨欲在陕西对民众宣化。他化身为一位美丽的少女。女身型是慈悲和柔和的象征,而母亲和公主样的人物最能代表这种优美德性。由于女性内在具有了母亲的特性,故以慈悲为特德的观世音菩萨,即多应现女身。扩大为无私的大爱,泛爱广大的人类、一切众生,都如慈母爱自己的儿女一样。所以信仰观世音菩萨,向菩萨祈求,应如孩子信仰自己的母亲,向母亲祈求一样,绝对信任,真诚亲切。只要于儿女有利益,母亲是一定会给予的;观世音的应现女身,不但因为女众受的苦痛多,而且是发扬人间的母爱,使之广大而无私,成为菩萨的平等慈悲。所以我们信仰观世音,应如孩子敬仰母亲一样。能如此地诚切敬仰,如母子的心意感通,自能得观世音菩萨的救护。女性观音的出现,同当时社会心理的普遍需求也有关系。

但是在唐朝初年,处治僧人法琳的故事,还在影响着人们,法琳为了脱难,所谓不念观音念陛下,观音即陛下,陛下即观音的音声,仍在回响,影响着每个僧徒。观音即唐太宗李世民,自是男性。由于其影响,在敦煌莫高窟这座佛教艺术的殿堂中,一度停绘了此经变相。到武则天称制,由于政治的需要,大力提倡佛教,一度停绘的《观音经》在敦煌佛教艺术中再度流行开来,广为传播。但是其中的观音菩萨则仍为男性,仍是按佛经的描述而绘成的。

在信仰上,佛法真正走向民生实际,体现于百姓的日用伦常之中。观音信仰在民间俗文化层中拥有了更为广大的市场,特别是经元代管夫人所编《观世音菩萨传略》的出世流传,各种艺术媒介、戏曲杂剧纷纷传介,使观音信仰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向不同信仰层次、不同文化背景的信众传播,使得下层百姓尽可不知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却无一不信有观世音菩萨,“家家弥陀,户户观音”,从这个意义上讲,元代方有真正成熟的女相观音亦不为奇。《法华经》说观音是“能救世间苦”,若我们接受观音是慈悲与希望的象征,即若我们坚信尚有一线希望,则积极思想的态度会促成其事而获得所欲的结果。观音菩萨本身,就具有慧定二德,即男和女的两种性别,随需要而现身变化。其他的菩萨,据佛经讲,也都是属于中性的,亦无有男和女的性别区分。

观世音——阿缚卢枳帝湿伐罗,在今日印度教中有人知道的,而且还是女性。所以唐宋以来,观音像塑为女相是有意义根据的。在海浪滔天、生存俄顷的航海生活中,最危险,安全最无把握,故最需要慈悲的救护。所以,观音在海滨一带,信仰最深。如印度的观音道场,在南海;在中国苏、浙、闽、粤、台湾、新加坡的华侨间,观世音菩萨是唯一的安慰者。在中原地区的佛教中,观音菩萨的状貌则迥然不同,无论是大悲观音、千手观音、白衣观音还是过海观音、送子观音或紫竹观音,都毫无例外地呈女相,稍后的汉文佛教典籍中也将观音描绘成女身。

\

不同的佛教宗派,所传的观音名称、形象、信仰都有区别。在中国西藏的佛教中,观音也作男相,他被说成为藏族的创始者,是西藏的保护神,称作“持莲者”。其实,人们不应把观音当作女人看待。超脱尘世的神灵应无性的分别的。从《观世音菩萨授记经》(此经亦名《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我们知悉观音的本源及其将来的前途。菩萨可以变作帝王,也可以变作乞丐;可以变作白发苍苍的老人,也可以变作天真烂漫的儿童;可以变作高大雄壮的男子汉,也可以变作娇柔妩媚的美妇人;可以变作威风凛凛的武将,也可以变作文质彬彬的学者……观世音菩萨可以随机应变出种种化身,前往拯救众生的苦难。于是观音菩萨即便成为人们心中至高无上的大圣,得到人们普遍地信仰和崇拜。

从时间上看,观音在民间宗教方面应是比较晚出。它要倚靠佛教教理、仪式、信仰、行持等之建立,包括如《妙法莲华经》所载三十二化身的理论。考虑此点,则敬仰女身型的观音不能早于公元五世纪或六世纪。约在五世纪顷,因密宗的发展,关于他的美术造型衍进为各种形状,多彩多姿,结果成为七观音系统:一、圣观音,二、十一面观音,三、千手千眼观音,四、罥索观音,五、如意轮观音,六、准提观音,七、马头观音。但是,传统式的人型总是为民众所喜好。菩萨就佛教典籍讲,说她是中性,特别是观音菩萨,佛经讲他可现男身,亦可以现女身,所以,我们认为根本就不存在菩萨、特别是观音菩萨女性化的问题。只是存在何时以其慧性表现为主,何时又以塑造其定德形为主的问题,所讲观音菩萨女性化的问题,只是那些受世俗影响的古代文人,在书斋中想像提出的问题。

中国人对印度佛教从许多方面进行了改造,在佛教的神祗大家族中,变化最大的就算观音菩萨了。因为中国人大胆地将其从男人变成了女人,而且非常漂亮,非常可爱,古人称其“有窈窕丰姿”,称赞说:“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形成为既符合佛教要求,又能满足世俗人要求的和谐美,当然它是超自然的,表现了佛教的要求和它的审美观,亦和一般世俗人的要求,巧妙地结合了起来。观音菩萨的外型变化由国家的传统文化影响而来。

虽然印度观音与中国观音的外型有点差别,但是实际上没有差别。因为观音有三十二应化身,他随人们的心理要求而应现。观音对一切众生救苦救难,不分贵贱贤愚,不分良善丑恶,有求必应。为了救化不同众生,观世音常随时代、环境、风土人情、文化传统、众生根性不同,而显示种种不同的形象。(信息来源:摘自《福建佛教》)

\

编辑:明蓝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进为退 以进为退

以进为退成语名称以进为退成语拼音yǐ jìn wéi tuì成...

以逸击劳 以逸击劳

以逸击劳成语名称以逸击劳成语拼音yǐ yì jī láo成语...

以资切磋 以资切磋

以资切磋成语名称以资切磋成语拼音yǐ zī qiē cuō成...

以身试法 以身试法

以身试法成语名称以身试法成语拼音yǐ shēn shì f成语...

以辞取人 以辞取人

以辞取人成语名称以辞取人成语拼音yǐ cí qǔ rén成语...

最新文章
愚之患,在必自用。 愚之患,在必自用。

愚之患,在必自用。...

愁烦中具潇洒襟怀,满抱皆 愁烦中具潇洒襟怀,满抱皆

愁烦中具潇洒襟怀,满抱皆春风和气;暗昧处见光明...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古诗原...

意少一字则义阙,句长一言 意少一字则义阙,句长一言

意少一字则义阙,句长一言则辞妨...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愁望春归,春到更无绪。 愁望春归,春到更无绪。

愁望春归,春到更无绪。...

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 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

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投笔以卷怀...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古...

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 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

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古诗原文[挑...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