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经网
标题

心经说的禅是什么

来源:书经网作者:时间:2018-09-05 11:21:47
禅在哪里?禅在生活中,禅在当下。这是禅的决定见,般若的决定见,佛法的决定见。千佛出世而不易,历诸古今而不变。

禅在哪里?

禅在哪里?禅在生活中,禅在当下。心经别说 这是禅的决定见,般若的决定见,佛法的决定见。千佛出世而不易,历诸古今而不变。

心经说的禅是什么

(1)禅在生活中

《心经》与生活禅这个题目,乍一看好像拉不上关系。其实,《心经》的全文没有一个字非禅,也没有一个字不是要我们净化生命、净化生活的法宝。禅的使命就在于净化生命、净化生活。《心经》不但与生活禅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而且《心经》就是生活禅的纲领;生活禅的宗旨“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就是要落实《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智悲双运的精神。

我在《生活禅提纲》那篇短文中,将《心经》作为生活禅“教典所依”的第一部经典。那篇文章是1992年写的。也就是说,早在生活禅修行理念开始形成之际,就将生活禅的理念牢牢地建立在大乘佛法悲智具足的思想基础之上,提出了“发菩提心、树般若见、修息道观、入生活禅”的法门纲宗。因此,以《心经》作为修生活禅的根本教典之一,用《心经》的思想来指导修生活禅,并非现在的即兴发挥,而是修生活禅的根本内容。

《心经》260个字,没有一个“禅”字,也没有一个“定”字,但这260个字又没有一个字不是在讲禅,不是在讲定。《心经》第一句,也是第一段,是全经的总纲:“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在这段经文中,菩萨即能修之人;甚深般若即所修之法;照见五蕴皆空,则是修般若深观所面对的境界。其中“照见”为功夫,“五蕴”即众生生命的总相、生活的总相,也就是我们修行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在修行中“五蕴”能空,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五蕴”空不了,生存的痛苦,生命的迷惑依然存在。“五蕴”即生命的总相,也就是生活的总相。所谓“禅在生活中”,就是要“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观照我们由“五蕴”组成的这个生命主体,使这种充满烦恼的生活总相来一个彻底的转变,彻底的否定,彻底的净化,彻底的提升。“五蕴皆空”的“空”字,在此最值得我们留意。五蕴包括色、受、想、行、识五件事,这五件事组成了我们众生生存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一个“色”字构成了我们的这个血肉之躯和躯体赖以生存和活动的物质世界;受、想、行、识四个字,构成了我们生命的精神活动的主体(识)和精神活动的配角(受、想、行),也就是我们生命活动的精神世界。“五蕴”的聚集,就是我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综合。我们的生命处在迷惑的状态下,这种迷惑来自于我们生命无始以来积累的无明和烦恼,面对物欲的世界,根据不同的环境,产生贪欲的心、嗔恨的心、愚痴的心。每一心念都是一道厚厚的壁垒,把我们生命内在本有的光明遮挡了,无法见到真理的光明。如果我们听到了真理的声音,相信真理的可靠性(信),思考和理解真理的真实性和实践性(解),接受真理的指导,改正自己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行),就可以达致生命的觉醒和生命的圆满(证)。这四句话就是信、解、行、证,就是我们修行的次第。这信、解、行、证四个步骤是我们根据《心经》“照见五蕴皆空”的教导所应采取的改善和净化我们生命的措施。这四个步骤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步一步地来落实,此即所谓渐修渐悟;这四个步骤也可以在一念当中同时落实,所谓“一念具修万行”(《大智度论》卷八十七)此即所谓顿修顿悟或顿悟顿修。

生活的内容、禅的内容,生活禅的源头,《心经》第一段这25个字揭示无遗。自在无碍,苦厄度尽;不尽生死,不住涅槃;十方世界,繁兴大用;庄严国土,成熟众生;众生无尽,大愿无穷。这就是般若波罗蜜——大智慧到彼岸的究竟意义,也是生活禅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宗旨的圆满落实。

禅在哪里?禅在生活中。五蕴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五蕴。离了生活找不到生命,离了生活找不到禅的源头活水,离了生活也根本找不到佛法的土壤。所以我觉得不但《心经》的内容是讲生活禅,所有佛经的内容都是在讲生活禅。佛法的整个修行体系都是围绕生活、围绕禅而展开的,抓住了生活禅,就抓住了佛法的根本精神。所谓佛法者,生活禅也;所谓生活禅者,佛法之根本也。

(2)禅在当下

由色、受、想、行、识这五个要素构成的我们生命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从我们生命的现实来说,不在过去,不在未来,就在当下。生命的困惑和烦恼,生命的痛苦与快乐,都是当下一念心中的感受。

天台智者大师在《法华玄义》中说“根尘相对(根是六根,尘是六尘,六根与六尘相对),一念心起,于十界中,必属一界。”所以把握当下的起心动念非常重要。所谓禅在当下,就是用禅的精神,禅的方法,禅的见地,禅的功夫,指导我们如何面对生命的当下,生活的当下。六根六尘相接触,当下必然起心动念。当下一念起贪欲心,即落于地狱法界;当下一念起嗔恚心,即落于饿鬼法界;当下一念起愚痴心,即落于畜生法界。以上是为三恶道。若当下一念起嫉妒贡高心,即落于阿修罗法界;当下一念起仁义道德心,即落于人法界;当下一念起十善业道之心,即落于天法界。以上是为三善道。三恶道与三善道合称六道,即六凡法界。若当下一念心厌离生死(与四谛法相应),即落于声闻法界;当下一念心乐于独善寂灭(与十二因缘法相应),即落于缘觉法界;当下一念起自行化他之心(与六度万行之心相应),即落于菩萨法界;当下一念生起心行平等、慈悲喜舍之心,即落于佛法界。以上是四圣法界。四圣六凡合称为十法界。我们的每一起心动念,必落一法界。我们众生起心动念往往都在六凡法界,很少与四圣法界相应。所以把握当下一念心的起心动念是我们修行的根本。十法界即是十类生命活动的区域,其中包括十类生命的主体和时间空间。生命的活动,生活的表现一定要以时间空间为依托。

所谓禅在当下,就是要求我们每一当下的起心动念都与戒定慧相应,都与“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般若空慧相应,都与顿悟顿修的祖师禅相应。一念相应,念念相应,日久功深,由生活禅到禅生活的修行过程必然达致圆满的程度,觉悟人生、奉献人生必将成为生命的现实、生活的现实;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必然将成为我们自行化他的菩萨的生活现实。

由此可见,所谓禅在当下的功夫就在于把握生命的当下,转化生命的迷惑,净化生命的染污,提升生命的素质,圆满生命的品格,发挥清净生命自觉觉他、自利利他、自度度他的无限潜能。

禅在当下,好把握,可操作,是破除当下迷惑的禅刀慧剑,是成就当下觉悟的甘露法雨。

(3)生活就是禅,禅就是生活

《心经》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接下来还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不一不异,色空不二,受想行识与空亦是平等不二。此“空”即是“缘起性空”之“空”,不是“空无”之“空”。此空即是破二执、断二障所显的真理。缘起法的事相与缘起性空的理性具有不相离性,离事无理,离理无事,事理圆融不二,才能显示诸法的平等性与差别性。

生活是事相,禅是理体。禅与生活不二,生活与禅不二。正如《中论·涅槃品》所说:

“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槃,亦无少分别。

涅槃之实际,及与世间际,如是二际者,无毫厘差别。”

涅槃是净法,是无漏法;世间是染法,是有漏法,是生死。“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禅与生活,生活与禅,亦无少分别。

禅就是生活,以禅来净化生活,落实觉悟人生的理念;生活就是禅,以生活来体现禅的功能,落实奉献人生的理念。

生活就是禅,“色不异空”,是为文殊的大智法门;禅就是生活,“空不异色”,是为普贤的大行生活。以文殊之大智法门觉悟人生,以普贤之大行法门奉献人生。这就是生活禅、禅生活的精微妙义,全体大用。

(4)什么是生活?

什么是生活?有许多不同的定义。权威的辞书上说:生活就是人的各种活动,或者说生活就是生存,就是活着。这里所说的生活相当于佛学所说善业、恶业的业。

从佛法上说,生活就是十法界的生命持续不断互动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前前无始,后后无终,这就是生活。这一过程是将生存和死亡、快乐和痛苦、染污和净化、系缚和解脱、生死和涅槃等等相对的生活内容,作为一个彼此相依、连续不断的过程来加以思考的。

由此,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在生活的链条上没有任何孤立存在的事物,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在这个生活的世界里,在时间上只有无数的异时连续互存的因果关系,在空间上只有无数的同时互相依存的相待关系。佛陀对于生活中的因果关系和缘起网络做过这样的定义:

“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

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

这就是缘起法的实相,也就是生活的实相。人类的一切活动包括信仰在内无一不是以一种生活的方式表达出来。从原始佛法的十二因缘观、四谛观、发展到大乘佛法的中道观、唯识观,以及中国佛法各宗派的修学体系,都是从实践的意义出发,阐明我们学佛修道的人应如何面对生命与生活这一主题。烦恼是生活,菩提也是生活。生活的意义是如此的普遍,如此的重要。因此,揭示生活本身蕴含的禅意与禅机,揭示生活本身具有的法的普遍意义,从而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法的自在和禅的和谐,这样,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真正有意义,我们的生活就不再是枷锁和负担,觉悟人生和奉献人生就会真正成为我们自觉的行为,我们的生命就会像太阳一样不舍昼夜地放射出光明,散发出热量,而又不求回报,不计得失。这就是菩萨的精神,这就是菩萨的生活。我们要以《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和“度一切苦厄”的精神,成就千千万万的菩萨,共同来以大智慧觉悟人生,以大慈悲奉献人生,上求下化,永不疲倦。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以黑为白 以黑为白

以黑为白...

以骨去蚁 以骨去蚁

以骨去蚁成语名称以骨去蚁成语拼音yǐ gǔ qù yǐ成语...

仪态万千 仪态万千

仪态万千成语名称仪态万千成语拼音yí tai wàn qiān成...

仪态万方 仪态万方

仪态万方成语名称仪态万方成语拼音yí tài wàn fāng成...

最新文章
愚之患,在必自用。 愚之患,在必自用。

愚之患,在必自用。...

愁烦中具潇洒襟怀,满抱皆 愁烦中具潇洒襟怀,满抱皆

愁烦中具潇洒襟怀,满抱皆春风和气;暗昧处见光明...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古诗原...

意少一字则义阙,句长一言 意少一字则义阙,句长一言

意少一字则义阙,句长一言则辞妨...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愁望春归,春到更无绪。 愁望春归,春到更无绪。

愁望春归,春到更无绪。...

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 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

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投笔以卷怀...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古...

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 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

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古诗原文[挑...

手机版 网站地图